![]() ![]() |
|
指纹识别技术的工作流程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15 10:32:2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一个优秀的生物识别系统要求能实时迅速有效地完成其识别过程。一般来说,生物识别系统都包括如下几个处理过程: 1.采集样本 很显然,在我们通过生物识别验证个人身份之前,我们首先要捕捉选择好的生物学特征的样本。这个样本就成为生物识别的模板,以后验证时取得的新样本要以原始模板为参考进行比较,通常要取多份样品(典型的是 3个)以得到有代表性的模板。取样的过程和结果对于生物识别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对于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取样的原理和方法是不同的。例如,面孔识别系统通过分析脸部特征的唯一形状、模式和位置来辩识人。基本上有两种方法来采集数据:摄象机和热量绘图。标准摄象技术是建立在由摄象机捕捉到的脸部图象上的。热量绘图技术则是分析皮肤下的血管热量发生模式。声音识别是对基于生理学和行为特征的说话者嗓音和语言学模式的运用。它与语言识别的不同在于这项技术不对说出的词语本身进行辩识,而是通过分析语音的唯一特性,例如发音的频率,来识别出说话的人。签名识别是建立在签名时的力度上的。它分析的是笔的移动,例如加速度、压力、方向以及笔划的长度,而非签名图象的本身。签名识别的关键在于区分出不同的签名部分,有些是习惯性的,而另一些在每次签名时都不同。 2.储存模板 取样之后,模板要经过加密储存起来。模板的储存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存放在生物识别阅读设备里。 (2)存放在远程中央数据库里。这种方法适用于安全的网络环境里,而且要有足够的运行速度。 (3)存放在便携物里,如智能卡。 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想法。因为它不需要另行储存模板,用户可以携带自己的模板在任意设备上使用。但是,如果用户丢失或损坏了智能卡,他就必须重新输入数据。另一个要考虑的是成本和系统复杂性问题,因为要集成的东西很多。 3.身份验证 验证过程是这样的,用户通过某种设备输入其生物学特征,提出身份鉴定请求,输入的特征与模板比较后得出匹配或不匹配的结果除了告诉用户外,这一过程还被记录下来存在本地或远程主机上。在有些系统中,参考用的模板是随着每一次有效的交易过程而动态更新的。这样可以使系统适应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微小变化,如用户年龄增长、机器磨损等。 |
|
![]() ![]() |